上海助孕地址 返回 首页

一级上将冯玉祥墓地:郭沫若为他题写墓碑,墓前66级台阶内涵深刻

 浏览次数:353 - 发表:2024-04-11 20:28

【冯玉祥】冯玉祥,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48年9月1日,在乘船回国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去世,终年66岁。冯玉祥去世后,根据冯玉祥遗孀李德全的意见,遗体被送到莫斯科火化。1948年11月,冯玉祥的骨灰被带回北京。根据冯玉祥生前遗愿,他的骨灰下葬于山东泰山西麓,西溪口东侧,坐东面西,正对跨西溪石峡的大众桥。(这是一组反映冯玉祥墓地情况的照片)

【冯玉祥墓地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9月1日,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他的追悼会在北平举行。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冯玉祥墓地的选择,党中央非常重视,在与冯玉祥遗孀等人的商讨后,最终决定葬于山东。国家有关方面批示,“冯玉祥先生的骨灰运来安置,冯夫人拟把冯的骨灰葬在泰山,须派一工程师去泰山勘察并设计,然后请山东省政府帮助开工。”

【大众桥】大众桥正对冯玉祥墓地。1935年,冯玉祥寓居泰山期间,发现当地群众往来被西溪谷壑所阻,十分不便,遂出资建桥,并名为大众桥。大众桥为拱形石砌,上有铁栏,横跨西溪谷口,单孔拱桥,桥墩和桥面均石作,拱高5.45米、跨度16.15米,桥面宽2.8米、长46.2米,桥立铁花栏杆。修建这样一座桥,这在当时需要一笔较大的资金。

【远眺冯玉祥墓地】为了尽可能修建好冯玉祥的墓地,1952年7月2日,国家有关方面专门为冯玉祥墓地工程设计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大家就冯玉祥墓地修建及铜像设计提出了很多意见,并请山东省建筑工程公司朱懋泉工程师根据座谈会提出的意见重新制图,多次修改后定稿。

【冯玉祥墓地指示牌】1952年8月冯玉祥墓地正式开工,参与修建的都有有经验的工人。墓地修建期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提出的三点改动意见:一、将石壁外面加砌一层料石;二、台级两旁加砌乱石护壁;三、排水明沟工程改将植树坑与台级之间打得稍洼一些,以便下水。这三点意见得到了采纳,墓地于次年4月修建完成。

【冯玉祥墓地前的台阶】台阶四层66级,有着深刻的内涵。66级台阶,寓意冯玉祥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四层代表冯玉祥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20级,代表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14级,代表他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代表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

【冯玉祥原配刘德贞之墓(与冯玉祥墓地相比,比较寒酸)】冯玉祥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是刘德贞,两人结婚后相敬如宾,育有两男三女共5个孩子,分别是长子冯洪国、次子冯洪志、长女冯弗能、次女冯弗伐、三女冯弗矜。刘德贞是冯玉祥的贤内助,颇受冯玉祥尊敬,她丝毫没有将军夫人的架子,人称“平民夫人。”1923年,刘德贞在北京因病去世。

【冯玉祥墓地正面照】冯玉祥墓地为泰山花岗石砌成,墓碑上刻着郭沫若题写的“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以及冯玉祥的自题诗《我》石刻。冯玉祥的骨灰盒在墓壁中央,外嵌冯玉祥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以封穴。1953年10月15日,冯玉祥的骨灰安葬仪式举行。

【冯玉祥头像和自题诗《我》石刻】冯玉祥墓采取了类似“龛”式的风格,冯玉祥遗嘱中有“不起坟头”的想法,所以修建了这个三维式的墓建筑,使用泰山花岗岩垒砌的墙体,九层递进,阶阶高升,从1.2米升高到6米,正中采用传统的对称式,左右各四层脊墙,中间最高,高7.5米,远远看去就像一面石墙。

【自题诗《我》石刻】这首诗是冯玉祥于1940年5月30日创作,全文如下:“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爱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